藏龙智库•文化大讲堂 | 第二期 之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:揭示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
来源:原创文章|发布时间:2024-05-10 16:00:11|浏览人次:1014

    (通讯员 刘俊)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,推动书香校园建设,图书馆精心推出“藏龙智库·文化大讲堂”系列专题讲座。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,通过一系列高质量、多元化的专题,构筑一个五彩斑斓、思想激荡的文化殿堂。在这里,同学们将沉浸于多元化主题的探索与学习,拓宽视野,提升自我,逐步成长为拥有全球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新青年。

    “藏龙智库·文化大讲堂”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平台,更是一座思想碰撞、文化交流的桥梁。讲座内容涵盖人文社科、自然科学、艺术审美等多项领域,既深入探寻传统经典的智慧,又敏锐捕捉前沿科技的跃动脉搏。讲座特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、行业翘楚任主讲嘉宾,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,引领学生们领略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,感受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与共鸣。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,学生们将能够构建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    本期“藏龙智库·文化大讲堂”的主题将聚焦“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”,让我们一同见证这场知识的盛宴,共同探索传统文化与AI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创新的无限可能。

1.讲座主题

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

 

2.主讲嘉宾

刘俊  图书馆馆员

 

3.精彩要览

   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,AI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科技领域的发展轨迹,更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近日,主题为“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”的第二期“藏龙智库•文化大讲堂”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,本次讲座主要讲述了AI人工智能的开元与发展、AI中国力量、AI进阶的使用技巧,并深入探讨了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,为大家呈现了一个科技与文化交织的崭新世界。

讲座现场读者们认真听讲。邱雪婷 摄

 

    讲座伊始,刘俊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AI人工智能的辉煌历程,从2023年人工智能开元之年讲起,逐步揭示了这一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。她指出,未来已来,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启,并引导读者们思考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。

刘俊老师讲解2023人工智能开元之年大事记。邱雪婷 摄

 

    紧接着,讲座聚焦到了AI人工智能的中国力量。刘俊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国在AI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和重大突破,通过讲解多个由中国高校、研究院、以及互联网大场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如:MOSS、智谱清言、文心一言、通义千问、讯飞心火等,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对自然语言处理、图像识别、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成果,展示了中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先地位。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,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刘俊老师讲解多个中国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。邱雪婷 摄

 

    在介绍AI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时,刘俊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释,为读者讲解AI在文字创作、绘画创作、数字人配音等领域的应用和潜力,还现场演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字创作上进阶的使用技巧,并以中国四大名著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为创作主体,展示如何使用关键词指令在GhatGPT中绘制中国水墨画风格和多种绘画风格的“黛玉葬花”。

刘俊老师演示用AI生成多种绘画风格的“黛玉葬花”。邱雪婷 摄

 

    随后,讲座进入了最引人瞩目的环节——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较量。刘俊老师首先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,详细阐述了AI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应用,多个案例引起了读者的共鸣。例如用AI创新的形式展示了中华大地文化风貌的精美文旅宣传短片《AI我中华》;运用AI技术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为唯美画面,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《千秋诗颂》;展现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创作魅力,比肩好莱坞特效大片的短片《西游记》等。她表示通过AI技术,我们可以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和保护,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;同时,AI还可以生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,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。

刘俊老师讲解最近在央视网火爆出圈的《AI我中华》。邱雪婷 摄

 

4.未来瞻望

    最后在讲到AI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中,刘俊老师指出,二者之间既有碰撞也有融合,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AI的局限性,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;同时,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融合方式,让AI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
    通过本次文化大讲堂,读者们对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大家纷纷表示,将积极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,为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