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讯员 刘俊 邱雪婷)5月30日下午,以“华服流转承端午,典籍纵横话古今”为主题的藏龙智库·文化大讲堂之美育专场活动在图书馆共读空间成功举办。此次活动由图书馆携手时尚设计学院、成龙影视传媒学院、党委宣传部、武设侨联、国际交流处、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以及校团委等多个部门共同精心筹备。活动现场,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,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徐拥华,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等嘉宾,与众多学院师生齐聚一堂,共同沉浸在这场由汉服与典籍交织而成、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之中。
“华服流转承端午,典籍纵横话古今”大合影。苟皓霖 摄
活动在《诗经》《楚辞》的悠扬吟诵中开场。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等经典诗句的诵读,带观众穿越回礼乐文明盛时,千年文化的余韵在空气中悠悠回荡。随后,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、馆长杨文静致辞。她引用“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,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”,深入阐释传统文化里服饰与礼仪的深厚底蕴与民族精神。馆长指出,同学们身上的汉服并非仅仅是华美的服饰,更是高校学子文化自信的生动彰显,充分体现着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。她期望,通过传统之美与现代创新有机结合,以及艺术与阅读的高度融合,让图书馆逐步成为美育实践的重要平台,进而推动美育在高校中从小众走向大众,从一时的新鲜体验转变为日常的文化活动。
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、馆长杨文静致辞。苟皓霖 摄
在导师分享环节,指导老师李倩文指出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,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服饰形制的研习,更在于通过"知行合一"的教学模式构建文化认同。她强调,将汉服展演置于图书馆这一文化场域,实现了服饰美学与典籍智慧的跨学科对话,这种情境化教学方式有效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。同时,指导老师孙如意则陈述了本次活动的实施亮点,例如本次活动中学生运用AI完成了策划、设计到展演的全流程创作,既坚守学术考据的严谨性,又借助数字技术探索传统技艺的现代表达,形成"科技+文化"的新型教学模式。
指导老师李倩文、孙如意诠释本次活动意义。苟皓霖 摄
活动中,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化身“文化推荐官”,采用“汉服演绎+典籍推荐”的创新模式,为观众带来视觉与文化的双重享受。演出精心设置明朝、魏晋南北朝等主题,学生们身着精致汉服,凭借优雅仪态与生动表演,将不同朝代汉服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而在“穿越式”荐书环节,学生们手持《中华文化根脉》《汉服时代》等经典书籍,以第一视角撰写书评,把服饰细节与历史文脉紧密相连,这种沉浸式阅读体验让典籍文字鲜活起来,也让观众更深刻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活动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华服礼序,明代婚典重现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和亲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鹤鸣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明端录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唐风汉韵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红颜戌逸曲。苟皓霖 摄
展演主题:婉瓷。苟皓霖 摄
此次活动以汉服为引、典籍为脉、文化为魂,构建了“服饰-典籍-文化”的立体传承模式。青年学子身着汉服手捧典籍,以青春之力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路径。未来,图书馆将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优势,进一步推动传统之美与现代创新深度结合,持续探索艺术与阅读融合新路径,让图书馆成为美育实践的前沿阵地,促使美育在高校全面落地生根,从一时之景变为日常风景,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。